法国大革命的悲剧
法国大革命的悲剧
文:乐天
法国大革命是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一次大革命,它对民主、自由思想的启蒙至今仍在影响着人类。然而,法国大革命也是一场极为狂暴的大革命。在革命斗争最激烈的1791-1794年,3年间被送上断头台的法国人高达六七万,在高峰期,仅巴黎一地,被送上断头台的人平均每周达196人,杀人最多时每天达50人。在这血腥时期,仅巴黎著名的职业刽子手夏尔·桑松一人,就马不停蹄地砍死了3000多人。
这么残忍、血腥的大屠杀是以什么名义进行的呢?是以人民的名义。法国大革命是一场人民起来对抗君主专制的暴力革命,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奋起攻打巴士底狱,君王路易十六在法国的统治彻底崩溃。
然而,暴烈的革命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了。革命者以人民的名义,把路易十六、旧式贵族、教士、叛乱分子一一送上断头台。接着革命的风暴刮到了革命队伍内部,人民开始杀戮人民了,攻占巴士底狱的发动者德穆兰被杀,革命领袖丹东、罗兰夫人等一个个相继被杀,最后,连大革命时期最重要的革命领袖罗伯斯庇尔也被推上断头台。
在这种不受约束的人民主权的威胁之下,没有人可以幸免,只要与多数者(或当政者)持有不同意见,就是人民的敌人,随时可能惨遭屠杀。在那个酷烈的革命时期,巴黎的断头台似乎格外的忙碌,每天都有被革命法庭宣判死刑的反(敏感)革命叛国者被送上断头台。革命法庭只要一经宣判就不得上诉,被告失去了一切权利,像一只羔羊一样任人宰割。
人民大众一旦被动员起来,冲上**舞台,就再也停不下来了。由于“人民”是道德的化身,人民意志等于道德良心,等于正义,人民专制就是顺理成章。结果就演变成这样一个结论:群众说什么是什么,群众要怎么干,那就随他去。
一天,一群市民在大街上撞见罗伯斯庇尔,他们觉得革命中“流的几滴血没有把人民的脸蛋染红”,吵吵嚷嚷为了建立新道德社会要继续革命,继续杀人。罗伯斯庇尔劝阻他们,要他们遵守法律。
“法律是什么?”市民们问。
“法律就是人民的意志。”罗伯斯庇尔回答说。
“我们就是人民,我们不要什么法律,所以我们的这种意志就是法律。”市民回答说。
当丹东以“乱党”“叛国”的罪名被送上断头台,本来有机会逃走的丹东在断头台上对刽子手大声吼道:“把我的头拿去给人民看吧,他是值得一看的!”
然而,人民看得太多了!很多年以后,法国一位思想家深有感触的指出:人们所拥有的感觉是如此迟钝,以至于对这样的场面最后见怪不怪,不以为然了。那时候,母亲带着他们的孩子去看刽子手行刑,就像今天他们带孩子去看木偶戏一样。
拿破仑曾经有一句经典的名言:“只有罗伯斯庇尔是真正站在平民一边,可最终他却被平民们送上了断头台。”科西嘉人这段话绝对不算贬义,因为事实证明“人民”从来都是看重现实利益的,“人民”不会为任何“长远”的“整体”的利益牺牲自己现实的,个人的利益。
最后,笔者想用一个真实的细节来结束本文,这个细节恐怕是任何一种法国大革命史的教科书和著作都不会遗漏的:
1789年7月14日,巴黎市民攻克巴士底狱的当夜,当路易十六听到消息时询问身边的廷臣昂古尔公爵:“这是一场叛乱吗?”
昂古尔回答:“不,陛下,这是一场革命。”
通过暴力建立的现代政权,唯有接续上本国、本民族之自由传统,回到良序的轨道上来,方能繁殖养育,长久延续。——这是法国大革命的教训,也是著名的“柏克定律”的基本观点。
柏克说:“我们把自由看作祖先给我们传下来的,并将由我们传给后代的遗产。”作为当代三大思潮之一的保守主义,正是柏克反思法国大革命的产物,也是美法革命一正一反留给全人类的思想遗产。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保守主义经典译丛”。这是一套每个爱自由的人案头应有的一套经典:
▍延伸阅读